安陽辛村|蔬菜大棚挑大梁,小番茄如何變身大“柿”業
西距安陽市35公里,東部與內黃縣的豆公鄉接壤,南部與湯陰縣的任固鎮相鄰,北部和西部分別與本縣北郭鄉、呂村鎮、永和鄉和瓦店鄉相連接的安陽縣辛村鎮以大棚番茄種植為主要產業。全鎮鄉域總面積76.1平方千米,現轄43個行政村,總人口70545人(2017),通過以大棚番茄種植為主導產業帶動多方面產業發展的方式,連續兩年被縣委、縣政府評為“綜合實力提升最快”鄉鎮。
走進安陽縣辛村鎮蔬菜大棚,現在正值掛果期,卻很少能看到工作人員,這里的番茄是怎么長得這么好的呢?原來這里的番茄大棚都用上了元豐云棚智慧農業管理系統。
通過對安陽縣辛村鎮番茄產業大棚的智能化改造,實現智能化控制放風、卷被等物聯網設備,添加水肥一體化設備,實現高效精準灌溉,提高生產效率。添加環境采集系統,實現環境數據的實時查看,為智能化管控大棚相關設備提供依據。添加視頻監控設備與大屏展示系統,提高園區內的管理水平。一人一手機即可查看園區所有番茄大棚長勢情況和環境數據,并可經過分析遠程控制大棚卷被、卷簾設備,保證大棚內采光無死角,溫濕度最佳。
建設內容
農戶可以通過計算機、手機、PDA等信息終端,實時掌握農業種植環境信息,及時獲取異常報警信息及環境預警信息;并可以根據環境監測結果,實時自動地調整控制設備,實現農業大棚的科學種植與管理。最終實現節能降耗、綠色環保、增產增收的目標。
環境監測系統常規配置為:環境溫度、環境濕度、土壤溫濕度等,配合無線數據采集器工作,主要實現對種植大棚環境參數的在線采集、傳輸與處理。
影像采集系統設備組成:網絡高清攝像機、硬盤錄像機、路由器。圖像通過網絡高清攝像機傳給硬盤錄像機,硬盤錄像機將影像上傳給云端服務器,遠程用戶根據上傳的高清圖像(1080P)對作物進行分析,作出判斷、評估,做到遠程分析、診斷。
設備控制系統:各類無線控制終端。對應控制配電箱、滴灌、噴灌、卷簾等。平臺根據不同種植品種的環境需求,通過采集的數據加農戶經驗來控制相應設備,無線控制終端接收上位機的指令工作。
1、建設環境采集系統,精確掌握大棚內空氣溫濕度、土壤溫濕度、土壤PH值各項數據,取代傳統的“憑感覺”的粗放式經營生產方式;
2、建設水肥一體化系統,利用管道灌溉系統,將肥料溶解在水中,同時進行灌溉與施肥,適時、適量的滿足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,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節水農業技術。
3、建設視頻監控系統,隨時隨地掌握棚內現場作物生長信息;
4、建設智能化控制系統,通過平臺對終端發送的“群控”指令,也為大棚的現代化管理提供了條件,便于生產管理,節省勞力。
5、物聯網系統建設:主要包括前端信息展示和后臺配置管理。前端信息展示包括:環境信息監測、視頻監控、生產管理、數據分析、任務管理及報警信息等功能。后臺配置管理包括:權限管理、報警配置、設備管理、農業類型等功能。通過電腦或手機遠程查看棚內的實時環境數據,包括溫濕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濃度等。
建設意義
安陽縣辛村鎮因地制宜,推動番茄為主要產業發展,經過大棚智能化提升,改變傳統溫室大棚的經營管理方式,實現溫室大棚內的精確感知、精準操作、精細管理、遠程管控,達到促進產量增加、投入品減少、勞動力消耗減少、成本降低、質量提高,達到番茄生產降本增收的效果,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目的。
經濟效益:經過智能化提升的番茄種植大棚,通過精確感知、精準操作和管理使得水、溫、養分控制更加合理精準,確保番茄生長所需溫濕度、水肥等因素皆處于最佳狀態,番茄產量可提高20%-30%,并且質量顯著提升,保質保量。
社會效益:智能化溫室大棚的建設,一方面可以增加辛村鎮番茄種植戶的收入,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,而且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,為當地人民提供更好的農產品以及供銷服務,滿足農民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需求。
生態效益:智能化溫室大棚的建設,通過技術含量高、管理精準的方式保障番茄生長所需的水肥藥等因素,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品的使用,達到節水灌溉、減少農藥使用的效果,集成推廣節肥節藥技術模式,帶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,構建綠色種植制度,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。
文字編輯:崔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