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現“零排放”系統,打造公園式農場,鄭州這個地方做到了
在惠濟區有一個公園式的農場,這里通過雨水收集系統、固體廢棄物再利用,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,真正實現“零排放”。
坐落在惠濟區的河南苑林農場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。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將農場隔成了綠植區、作物區,在這里,正進行著一場水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循環利用并實現“零排放”的生態實驗。
河南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建設
河南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建設說,農場用水全部采用循環利用,通過農田周邊的雨水管網,將園區的雨水收集起來。
雨水儲存在幾個大的蓄水池里,種植蒲草、蘆葦等水生植物,放養魚苗形成一個生態魚塘,通過生態體系的凈化之后,魚塘的水用于園區水稻和葡萄的灌溉, 適宜的水溫和豐富的養分更適合作物的生長。
走進葡萄溫室大棚,只見葡萄樹在空曠的土地上呈“H”型縱橫排列,葡萄藤沿著大棚頂部自由地向四周延伸。而葡萄也像是受過專業培訓一樣,整整齊齊的生長,就連每一串的大小和生長高度都差不多。
河南苑林農業部門經理 李政
河南苑林農業部門經理李政說,河南苑林農業占地300多畝,種植有夏黑、陽光玫瑰、醉金香、金手指等10多個品種,由于不打藥,不催熟,嚴格控制葡萄產量,再加上專家的精心指導,保證了葡萄的口感和品質。
為實現生態循環,在整個農場,剪掉的葡萄果枝、樹葉,草坪機剪下的草等廢棄物都會被收集起來,通過堆肥發酵制成有機肥重新滋養土地,真正實現“零排放”。
農場還依靠現代物聯網技術,在每個溫室大棚都安裝傳感器和控制器,通過實時監測光照、二氧化碳濃度、土壤濕度、養分含量的變化,精準控制滴灌系統、防風口、棉被等設備的開啟,真正實現了農業種植的科技化和精準化。
未來這里將建成一個集種殖、觀賞、體驗、康養于一體的“循環圈”,真正用品牌農業推動鄉村振興。